未成年人犯抢劫罪该怎么办
一、未成年人犯抢劫罪该怎么办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作为家长,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犯错不可怕,但一定要及时教育,及时处理,尽快将孩子拉回正途,帮孩子找回一个没有污点的未来。
第一步:带领孩子主动自首,如实交代罪行 自首,即在孩子犯罪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前,主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量刑情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量刑是否从轻的问题。因此,自首是避免东窗事发、减轻刑罚的最好途径。 当然,不是自己主动投案,而是已经被采取了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也成立自首,对于所供述的罪行仍然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第二步:收集并保留有利证据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与整个犯罪活动没有密切联系,那就请一定帮助孩子收集保留好能够证明相关情况的证据,并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这些证据就是你保护孩子最有力的工具。
第三步:立功赎罪,争取从宽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受外界因素影响,若能够及时抓住立功赎罪的机会,则有可能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如果是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又有自首情节的,甚至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明白如何帮助孩子立功赎罪,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一步:替孩子选择一位优秀的专业律师 涉及未成年人的专业法律知识繁多而复杂,家长如没有时间亲自查询没有关系,所有需要做的,就是聘请一个优秀的专业律师。
二、未成年人犯抢劫罪如何量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如果未成年人已满14周岁,其实施抢劫行为,则构成抢劫罪,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情节轻微不予刑事处罚的,则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从《刑法》中的规定来看,只要是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就是可以实际构成抢劫罪的,也就是在实施了抢劫行为之后,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在未成年人犯抢劫罪的情况下,不能对其判死刑,另外是处罚的时候也是需要从轻或减轻进行的处罚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赣州征地补偿最新标准是什么?
赣州征地补偿最新标准是什么?近几日,赣州颁布了《赣州市中心城区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试行)》,对2017赣州征地补偿标准等内容进行......
·劳动法试用期离职规定有哪些
法律允许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离职,同时也没有做出过多的限制,这是出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那么我国劳动法试用期离职规定都有哪些呢?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
·领取失业保险医疗补助金需要什么材料?
领取失业补助金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项目包括什么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项目包括什么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
·一、同车人交通事故受伤赔偿规定是什么?
一、同车人交通事故受伤赔偿规定是什么?同车人交通事故受伤赔偿规定是按照所造成的直接的损失来进行赔偿,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发生交通事......
·口罩价钱多少可以投诉?
口罩价钱多少可以投诉?超过物价部门的限价的就可以举报处理,各地不一。现在口罩已成为紧缺物资,尤其是疫情初期,口罩就被抢购一空了,致使有钱都抢不......
·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有区别吗?
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有区别吗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是交付,交付是指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依据我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动产交付有如下四种方......
·怎么认定商标侵权
怎么认定商标侵权一、怎么认定商标侵权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
·一、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作满一年可以主张赔偿吗?
一、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作满一年可以主张赔偿吗?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作满一年可以主张赔偿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