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经常出现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购买一套商品房的
一、共同购房都需要什么手续
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购房需办理的手续包括:两人以上共同购房需要做公证,主要是财产份额的公证或共有双方向权属部门提交共有申请,在申请中写明双方共有的份额,房屋所有权证持有人等事项。对于份额的比例,法律没有规定,完全在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比如两个买受人,对于房产的份额双方可以约定各占50%的份额,也可以约定一个人占99%的份额,另一个人占1%的份额。
二、共同购房需要什么程序?
共同购房的程序与单独购房的程序大同小异,具体如下:
(一)签订认购书。认购书包括这些内容:
1、卖方,即发展商名称、地址、电话;销售代理方名称、地址、电话。认购方名称/姓名(由于是共同买房的,需要将共同买房的人都进行登记)、地址、电话、身份证件种类,指定律师所名称、地址、电话;
2、认购物业;
3、房价(户型、面积、单位价格、总价);
4、付款方式: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按揭付款;
5、认购条件:签订认购书应注意事项、定金、签订正式契约的时间、付款地址、帐户、签约地点等。
(二)签订买卖契约。购房人在售楼处签过认购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会同自己的律师到售楼处(外销房应到代理商指定的律师楼)签订正式买卖合同。在签订买卖合同时,购买方也一定要清楚地登记共同购房的购买人。
(三)预售登记。登记:办理预售登记对保护房屋交易双方权益十分重要,对履约有所保障,只有办理完预售、预购登记后协议方才生效。签订契约30日内,买卖双方应到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市场处办理预售/预购登记手续。这里指的买方是指所有的共同购房人。
(四)办理入住。
(五)安排签订管理公约。预售契约或买卖契约有接受管理公司的管理条款,所以入住前,必须安排买方与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公约,交纳维修基金及各种费用。
(六)办理产权过户、领取房产证。发展商最后要为共同购房人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最终办理产权证。产权证上应该有所有购房人的名字,共有人各执房屋共有权证书1份。
共同购房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共同购房需要注意的是,在办理各项手续中,一定要保证兼顾所有共同购房人的利益,如房屋买卖合同、产权证上的登记,同时,签订的出资协议一定要进行公证,这样才能保证协议合法有效。不过,日常生活中,因共同购房发生争议的情况也不少,若您遭遇了类似的纠纷,您最好还是聘请一位专业的房产律师来为您解决问题,维护您的权益。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离婚是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离婚是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者是诉讼离婚。而一般在诉讼离婚中,需要向法院提交离婚申请。申请提交之后,法院会进行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中国改名字需要什么手续?
中国改名字需要什么手续?一、中国改名字需要什么手续?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
·非标准劳动关系具体有哪些内容?
非标准劳动关系具体有哪些内容?非标准劳动关系,从其主体特殊性分析,包括临时工、非全日工、自雇工、家庭工、轮班工、派遣工以及在我国还有学徒工等......
·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期限需要多久?
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期限需要多久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应当地六个月个执结。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
·一、遗嘱公证变更手续是什么?
一、遗嘱公证变更手续是什么?公证后的遗嘱的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遗嘱人当然是可以更改、撤销的,但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公证,才能保证变更后的有效......
·商标侵权的行为具体有哪些
商标侵权的行为具体有哪些商标的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不法活动。第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相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
·职工薪酬包括福利费吗?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除了关心职业发展前景外,岗位的薪资报酬可以说是其最看重的。一提到薪酬,大部分人都将其同工资画上等号。其实不然,基本工......
·我国私募基金如何托管
我国私募基金如何托管一、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1、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
·犯罪达到既遂的标准不认罪就不能定罪了吗
犯罪达到既遂的标准不认罪就不能定罪了吗?犯罪达到既遂的标准不认罪也是可以定罪的,只有证据就可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