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主要形式典型的有哪些?
一、非法集资主要形式典型的有哪些?
根据保监会安排部署和要求,我公司系统安排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排查工作和宣传月活动,为切实做好非法集资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从业人员、客户、公众进行风险警示教育,提升责任意识,我部整理编辑了非法集资的典型表现形式,请各机构和公司部门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特别是各机构要通过微信、邮件、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非法集资风险宣传警示教育。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一)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二)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二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三)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四)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五)是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六)互联网投资中介平台(P2P),虚构投资项目,私设资金池,违规自融自担,宣称风险备用金由银行监管但却未充分披露相关监管信息,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 (七)通过发布媒体广告、举行财富讲座、散发传单、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形式,以销售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为载体,承诺高收益,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由这些典型的骗局我们可以知道非法集资都是利用人们的大众心理,盲目从众,认为别人也在参与的事件就一定没问题,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您,涉及多数金额的事件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合法,避免上当受骗。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信用卡诈骗7000自首判几年?
随着这几年,金融市场的发展,生活中实际用到的现金是越来越少,人们的财产大多都会放在信用卡或者支付宝等电子账户里面。但是,也会让一些犯罪分子有......
·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有哪些
在故意杀人犯罪中,存在情节较轻的时候,也有情节严重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犯罪情节,此时对行为人的处罚是不同的。而在进行处罚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故......
·在哪里办协议离婚的手续
协议离婚的手续与诉讼离婚的手续不一样,另外具体办理离婚手续的地方也不同。对于离婚夫妻而言,选择不同的方式离婚就需要先搞清楚此时到哪里去办离婚......
·合同约定免责事由
合同约定免责事由合同的免责事由主要分为合同约定免责事由和法律规定免责事由两类。在合同签订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约定哪些情况下可以免责。那么合同......
·一、没有写遗嘱怎么继承财产?
一、没有写遗嘱怎么继承财产?没有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分割财产。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
·员工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员工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当员工和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虽然可以直接起诉或者是申请仲裁,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并且费力,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解决劳......
·行为人如何成为笔迹鉴定人?
一、行为人如何成为笔迹鉴定人?通过专业学校考试,但是社会不提供考核。在我国笔迹鉴定,是属于司法鉴定的一种,相关人员需要取得司法鉴定执业资格。笔......
·民间借贷合法吗?
民间借贷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是合法的。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
·用工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建立了用工关系之后,劳动者就应该按照约定好的内容来工作。如果劳动者的行为令用工单位不满,那么用工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吗?如果在法定条件下用工单......
·死刑缓刑是什么?死刑缓刑条件是哪些?
死缓,顾名思义是死刑缓刑的意思,在很多刑事判决中都可以看到有死缓的判决,但具体来说死刑缓刑有是什么意思呢,而且为什么死刑会有缓刑呢。今天我们......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普通时效期间为3年,特别时效期间有1年、5年,最长时效期间为20年。1、3年《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