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能在本地起诉离婚吗?
一、外地人能在本地起诉离婚吗?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外地人是可以在本地起诉离婚的。具体法律规定如下: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二、外地人如何起诉离婚?
1、《民事诉讼法》一百零八条之规定,起诉有一定的条件。即: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零九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
第十二条: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五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3、一方若因刑事犯罪限制了人身自由,原告在本地居住、生活一年或者一年以上者,可在本地起诉离婚。
4、被告在部队服役,原告在本地居住、生活一年或者一年以上者,可在本地起诉离婚。
欲提起诉讼的一方,需要证明的是对方(被告)在本地居住满一年,而不是证明自己(原告)在本地居住满一年。
相信您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即外地人是可以在本地起诉离婚的。对于异地离婚,如若双方是协议离婚的话,则需要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离婚手续。而如若是诉讼离婚,虽然允许在异地进行,但是要确定有管辖权的的法院,具体的内容您可以从上文中进行了解。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修公路拆迁厂房补偿有什么?
修公路拆迁厂房补偿有什么?“要想富,先修路”,最近几年,国家对公路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在修路过程中会征用到国有土地,如果上面建有厂房,要进行......
·被害人陈述的证据效力如何?
?1、被害人陈述是刑事诉讼法上的一种独立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对揭露犯罪、查获犯罪人、认定案情有重要作用,是司法机关查明和认定案情的一种重要证据。......
·被检察机关传唤是怎么回事?
被检察机关传唤是怎么回事?一、被检察机关传唤是怎么回事?被检察院传唤一般是被叫过去要求交代与特定案件有关系的事实,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传......
·担保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担保人需要具备的条件
担保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一、担保人需要具备的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具有本地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收入相对稳定;3、连续正常缴......
·公司法人印章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公司法人印章的规定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人对于一个公司或者是企业的法人以及负责人的理解有点错误,有些人认为这二者是等同的,法人就是公司的负责......
·合法企业融资利率是多少?
如果是在市场上被法律认同的合法企业是被允许在社会上通过各种方式来融资从而增加企业经济实力的,但是向公众进行的融资肯定需要在法律规定的利率范围......
·公司辞退员工工资什么时候给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1、劳动......
·员工主动离职没有补偿金吗
员工主动离职没有补偿金吗?员工主动离职且公司没有过错的是不需要给予补偿的,但是需要支付与实际工作时间相对应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送达方式违法怎么处理?
送达方式违法怎么处理?送达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在法院或者公安机关等单位,将判决方式传递给各位参与人的方式。它会有违法的情况发生吗?程序上违法是......
·在青岛市工伤鉴定去哪里?
在青岛市工伤鉴定去哪里?根据青岛工伤保险政策规定,青岛用人单位职员发生工伤,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