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是否不当得利?
一、拾得遗失物是否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 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拾得遗失物本身不属于侵权,也不属于不当得利。如拾得遗失物之后归还失主的,谈何不当得利?问题的关键是拾得遗失物之后的行为。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如拾得遗失物,知道失主而拒不归还,或者失主寻上门而拒不归还的,才涉及违法问题。此时,属不当得利。
二、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
在实践中,确有不少人把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混为一谈.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拾得遗失物的归还,所保护的是物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而不当得利的返还,所保护的是债权.从民法通则的体例看,拾得遗失物规定在“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一节中,不当得利则规定在“债权”一节中.根据“物权优于债权”这一古老的民法原则,还可以引出下列几点区别: 1、拾得人和得利人的义务不同.拾得人一般说都知道拾得物不属于自己,因此.拾得人负有妥善处置和合理保管的义务。有些国家的民法规定拾得者负有通知或上交的义务.而得利人如果不知所得之利为“不当”,则不负这种义务。2、善意占有的第三人返还义务不同。遗失人因不丧失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因此,其权利性质属对世权,遗失物被第三人善意占有时,遗失人有权直接向其要求返还,第三者有返还义务。若是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造成遗失物的灭失,则因标的物的灭失使所有人基于此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进儿无法再行使物权请求权,只能得依不当得利之债行使债权请求权(转卖而由善意第三人即时取得的情况)或得依侵权之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由上述关于遗失物是否不当得利的解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实重要的不是拾得遗失物是否不当得利,重要的是拾得遗失物之后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只要处理得当便不是不当得利,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就要知道怎么处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
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有哪些?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彼此之间有好感的才会组建家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着家暴现象,此种行为是违反了反家庭暴力......
·离婚自动判决离婚无才产无子女多久能判?
离婚自动判决离婚无才产无子女多久能判?如果双方选择诉讼的方式离婚,那么具体时间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由法院决定审理方式。第一,如果该案件,适用普......
·夫妻离婚给付经济补偿条件怎么要求的
夫妻离婚给付经济补偿条件怎么要求的一、夫妻离婚给付经济补偿条件怎么要求的依据规定,可以获得离婚经济补偿的具体条件如下:1、夫妻已经约定婚......
·一、离婚房产分割儿女成年是否有权参与分割?
一、离婚房产分割儿女成年是否有权参与分割?严格意义上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妻间财产,与孩子无关。但要是夫妻自行协商分割财产的话,则可以将夫妻共......
·判缓刑从什么时候算起?
随着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当公民触犯了法律后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国的法律不是以惩罚惩处罪犯为前提,而是想通过教育等手段,让罪犯认......
·购买房产备案是什么意思
购买房产备案是什么意思房屋在房管局备案的意思是:一手商品房的房产商,到房管局把原登记在他名下的预售商品房,改登记为已售商品房,并把买房者的资......
·领证怎么才能婚姻无效?
领证怎么才能婚姻无效?一、领证怎么才能婚姻无效??1、必须具有法定情形:?(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
·异地身份证户口本都丢了怎么补办银行卡
一、异地身份证户口本都丢了怎么补办银行卡?异地身份证户口本都丢了需要先补办户口本和身份证,然后才能补办银行卡,但可以先挂失银行卡。一)补办......
·信用卡诈骗立案后还款怎么量刑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信用卡,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实施违法犯罪的诈骗行为,这给人们......
·在结婚前存款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在结婚前存款算夫妻共同财产吗婚前存款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双方另有约定......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是什么?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是什么公民获得法律援助,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提供法律帮助;二是确实因为经济困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