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失物,拾得人有那些权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在乘车、走路等活动中因自己的不小心而造成自己的物品丢失,很多情况下都被他人拾得或占有而造成损失,法律上遗失的物品是受到保护的;那么,什么是遗失物,拾得遗失物的人有那些权利和义务呢,接下来,的我们为您分享如下。
(一)什么是遗失物
遗失物指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属于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丧失对于物的占有的情况,则有种种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种原因遗失;还有其他的情况,例如直接占有人将物遗丢失,对于间接占有人即所有人来讲,是为遗失物。再如,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抛弃,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权的抛弃。但是所有人为了安全的目的或者其他考虑,将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隐秘的场所,这时所有人并没有丧失对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遗失物,如果因年长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则为埋藏物或者隐藏物。
(二)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
我国《物权法》在《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的基础上,对拾得遗失物的规则稍作改进,于第109~113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二)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
1、拾得人的义务
(1)报告义务: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保管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毁、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返还义务:遗失物权利人享有遗失物返还请求权,拾得人应当返还遗失物给权利人。
什么是遗失物通过我们以上的说明相信您有一定的了解,遗失物虽然是因为当事人的丢失而造成不能占有,但是物品的使用权和拥有权还是当事的人,生活中,拾得遗失物一定要及时联系当事人或者上交到相交部门,以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违法行为,如有相关需求可以咨询的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新三板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新三板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股权在转让的过程中都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但是随着国家对股权管理的政策越来越完善,很多的规定相继出炉,......
·我国公司债券核准制是什么
我国公司债券核准制是什么核准制是上市公司股票申请上市须经过核准的证券发行管理制度;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必......
·公司倒闭辞退员工要赔偿吗
看具体情况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
·一方在离婚时失去了抚养权怎么办
失去了抚养权意味着日后的日子里面,就不能由自己亲自抚养子女长大了,没有伴随子女成长对于有些人来讲可能会感到遗憾。那实践中要是一方在离婚的时候......
·没有证据可以报对方重婚吗?
没有证据可以报对方重婚吗?重婚罪属于“不告不理”,即除非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一般情况法院不会主动受理。而且需要提供证据,如果没有相关证据,重......
·红绿灯逆向行驶怎么处罚
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有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人红灯不停,或者行驶过程中逆向行驶。这些行为破坏了交通秩序,更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那么红绿灯......
·在专利权的特点包括哪些
在专利权的特点包括哪些专利权是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根据法定程序赋予专利权人的一种专有权利。它是无形财产权的一种,与有形财产相比......
·著作权法的内容
二OO一年十月二十七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后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共有六章六十条。第一章:总则。阐......
·起诉离婚找不到对方其父母可以代替吗
在当代法治社会的家庭婚姻中,夫妻双方依照法律都是独立的法人个人,他们不仅有共同的利益,又有各自独立的个人合法权益。绝大多数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