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言词证据能否定案?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中,“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证据必须形成证据链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只有被告人的有罪供述没有其他的证据是不能定罪的,同时只有口供也不能定罪判刑,不能轻信口恭!如果有其他的证据且相互映证就可以可以定罪判刑。
二、言词证据的特点
1、言词证据能够系统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
言词证据是当事人、证人等对其直接或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的陈述,往往能够能够较为形象生动、详细具体地反映案件事实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包括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是言词证据的一个突出的优点。
2、言词证据的证据源不易灭失
言词证据是人的陈述,陈述的内容是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当人直接或间接感知案件事实后,感知到的内容便被输入大脑的神经记忆中枢储存起来。由人的记忆生理规律所决定,记忆的内容往往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感知时刺激越强烈,印象越深刻,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在有些案件中,调查人员在案发之后很久才能找到证人,但证人仍能较为清晰地讲述案件情况。
3、言词证据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虚假或失真的情况
从主观方面来看,陈述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可能是陈述人故意作出虚假的陈述。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嫌疑人、被告人都与诉讼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就可能促使他们作虚假陈述。证人虽然一般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也会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道德品质或心理倾向而作出失真的陈述,或者因为受到威胁、利诱而不如实陈述。从客观方面来看,言词证据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都可能因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真,使言词证据聚在反映案件事实时出现偏差。
4、言辞证据主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
在所有的法定证据种类中,言词证据属于主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的证据类型。当事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由于特殊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做出对自身不利的虚假陈述,一旦时间和环境发生改变,当事人的思想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就同一事实做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陈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翻供”。
以上就是我们对只有言词证据能否定案这一问题的解答,从中可以看出当事人只有言词证据是不能定案的,因为当事人的言辞很容易受主观情绪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判断言辞的真假,只有与实物证据结合才能定案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清洁服务合同纠纷的成因有哪些
清洁服务合同纠纷的成因有哪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那么关于清洁服务合同纠纷的原因有哪些呢?合同纠纷的成因有两个方面,分别包括有主观方面的......
·一、我国法律规定醉驾罚款多少钱?
一、我国法律规定醉驾罚款多少钱?酒后驾驶: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
·多长时间算遗弃罪有哪些规定?
遗弃罪在我国较为少见,这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越来越完善,相关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来越高,正常人都会对自己的亲属进行抚养。那多......
·土地使用人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拥有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你可以进行建筑、种植等行为,但是不代表你就是土地的所有人,可以进行售卖。所以土地使用人是什么意思?他依法享有的权......
·每年到了毕业生毕业的时候
每年到了毕业生毕业的时候,都是一场人才的战争,同时,对于应届生来说,也是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很多的毕业生,因为各方面的问题,选择暂缓就业。尤......
·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有哪些
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有哪些一、撤销权消灭的情形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人......
·欠钱上家要赖着不还怎么办
当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作为债权人先不要着急,首先应该与对方进行协商还款的事宜。如果对方拒不还款的,可以找到律师询问,然后搜集证据,最后上诉法......
·职工辞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管是职工辞职还是单位辞退职工,此时对于职工而言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其实都是有一些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保护自身利益是很有帮助的......
·一、施工竣工资料有哪些资料?
一、施工竣工资料有哪些资料?1、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2、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3、勘察单位勘察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4、设计单位设......
·一、编外教师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编外教师可以随时辞职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