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卸队摔伤误工费谁来承担?
这应该是属于工伤,如果认定为工伤,产生的误工费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据此,职工治疗工伤休息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原工资标准向职工支付待遇。因第三人侵权导致职工工伤的,根据《民法典》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既可以向侵权的第三人要求民事侵权赔偿,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上述规定,当工伤待遇与民事侵权产生竞合时,除工伤医疗费用外,法律不禁止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再获得民事赔偿。《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规定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应当扣减第三人赔偿的误工费,因此职工在已经获赔误工费的情况下,仍有权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
二、年误工费赔偿的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误工费赔偿标准
1、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
2、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丧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课酬、合法的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者时所丧失的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误工费的计算公式
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元/月)×误工时间
(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2)无固定收入,但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
(3)无固定收入,且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
可见,在装卸队如果摔伤了的话,首先是应该结合当时摔伤的原因要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确认为工伤那不仅能够索赔误工费,还有其他的工伤待遇,但是装卸队摔伤误工费的标准是您平时在装修公司的正常工资收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工伤而导致的停工留薪阶段,所以装卸公司就必须要按照摔伤的职工平日里的工资收入和误工的时间来赔偿误工费。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夫妻离婚一方的债谁还?
夫妻离婚一方的债谁还夫妻共同债务主是指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者为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以及为了给家庭成员治病所负的债务。对于这种债务,即使另一方始......
·什么叫十字路口逆向行驶?
什么叫十字路口逆向行驶?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在铁......
·征地批文的有效期是多久?
征地批文的有效期是多久?一、征地批文的有效期是多久?《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十九条规定,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
·合同诈骗罪判刑多少年,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生活中有些人会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去获得利益,例如诈骗。现在诈骗的方式百出不穷,有些公民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则较容易被别人欺骗,例如签署合同时......
·交通伤起诉的程序是怎样的?
交通伤起诉的程序是怎样的?一、交通伤起诉程序是怎么样的?书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自己的诉讼请求准备充分所依据的证据,然后可向被告所在地或事故发......
·商标驳回复审流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商标驳回复审流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商标驳回复审都需要那些资料有些绝对驳回理由是可以申请复审的,但有些相对驳回理由倒是绝对不能申请复审......
·对离婚后悔该怎么办
有的夫妻离婚是因为一时冲动,而在实际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却又后悔了。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的,但很少一部分人知道该如何来处理才是比较好的。对此......
·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监管有哪些
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监管有哪些规定?一、披露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以及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以下统称基金合同......
·结婚登记处不能办理精神病离婚吗
不可以,精神病人是不能够协议离婚的,因为精神病人在法律上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没有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自己不......
·诉前财产保全追加被申请人的规定是什么?
诉前财产保全追加被申请人的规定是什么?诉前财产保全追加被申请人的规定是必须是在诉讼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对于相关的人员来进行追加,根据《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