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本律师
德本律师法律网
2.nj64.com
南京德本律师电话025-84110110

同性同居后财产分割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同性同居后财产分割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规定同性同居后财产分割因为同居前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应由各自所有,同居期间财产如果是双方共同的,依共有财产论,可要求分割。
  
  “同居”,在法律上是指男女双方公开共同居住生活,但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两性结合。对以上概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我国,无论从法律上还是社会习俗上,对同性恋及同性婚姻均不予认可,因此,同性之间的同居关系不在本文讨论之中。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同居关系都包含其中,包括事实婚姻、非法同居、未婚同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以及被宣告无效和被撤销的婚姻等情况,是一种基于共同生活、居住而形成的关系。从狭义上来说,同居是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长期、公开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又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探讨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需要厘清以下问题:
  
  1、事实婚姻
  
  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以上司法解释的规定,事实婚姻是指在1994年2月1日之前,男女双方同居且具备了结婚的实质要件。此种形态的同居,当事人虽然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与经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关系,采取同样保护、对待的态度。上述意见在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司法》2004年第6期“司法信箱”回答中予以肯定。因此,事实婚姻并非属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2、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的说法,最早见于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1989年的“意见”看来,“非法同居”既包括缺乏实质要件的两性结合,也包括缺乏形式要件的两性结合,都被纳入了“非法”的范围。之后理论界对“非法同居”的态度有所变化,2001年12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显然去掉了“非法”二字,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非法同居”态度的变化,自此,在之后的司法实践及理论界均以“非婚同居”或“同居关系”替代了“非法同居”的说法,也即本文所讨论的“同居”。
  
  根据上述分析,同居关系因欠缺婚姻的形式要件而非合法的婚姻关系,自然不受法律的保护,所以当事人为此发生纠纷,也不会有法律为其提供相应的救济。对于双方因财产分割产生争议,如何处理呢?实践中遵循如下原则:
  
  (一)、如果双方有财产归属协议
  
  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因此,法律不干涉当事人就同居期间做出的财产处分,当事人的内部财产关系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就同居期间的财产权益做出的书面协议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均应依约承担相应权利义务,该协议可作为司法机关处理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依据。
  
  (二)、双方没有财产归属协议
  
  1、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十条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上述司法解释中的“一般共有”,即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八条规定的“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
  
  该条规定: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那么,这个“一般共有”是指“按份共有”呢,还是“共同共有”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所著《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的观点,此“一般共有”是基于共同投资、共同经营而形成的,如合伙共有财产,出资合购的共有房屋等都不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共有关系。因此,如果能够证明是一方劳动收入以及因继承、遗赠、赠与等途径所得的合法收入,均应归其本人所有;对其他共同购置的财产,则应参照其出资份额予以分割。
  
  另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与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相比,只是在解除同居关系的程序上有所不同,在财产上并无本质不同,因此其处理方式与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相同。
  
  2、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的情形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88、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 90、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五条则规定,“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
  
  根据上述规定,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应按“共同共有”处理。
  
  至此,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的分割方式得到统一:按照“一般共有”即“按份共有”予以分割,也即能够证明是一方合法收入的,归其本人所有,对其他共同购置的财产,则应参照其出资份额予以分割,不能确定份额的,均等分割。当然,如果另一方在取得该财产过程中有辅助性劳动及提供生活帮助的,可根据其作用的大小确定不同的份额,同居期间为共同生活而产生的债权、债务亦应依据上述原则处理。
  
  另外,如果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同性同居后财产分割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根据婚姻法相关的规定,同居前的财务是属于个人的,同居后属于共同财产,本着这个原则,法院会根据当事人双方的意愿首先进行调解,调解无效后根据事实情况考虑双方经济情况等问题进行财产分割。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一、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


·一、法院可剥夺监护权的情形?
      一、法院可剥夺监护权的情形有哪些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2、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


·保险法关于受益人有规定吗?
      保险法对受益人没有范围规定,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


·著作权继承五十年后怎么办?
      著作权继承五十年后怎么办?著作权继承五十年后继承者将不得再继续享有该著作权,著作权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著作权期限届满,著作权丧失......


·在刑事拘留期间可以请律师吗
      为了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国家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可以请律师代理的刑事辩护制度。那么如果被拘留了,在刑事拘留期间可以请律......


·寻衅滋事两个轻微伤怎么处罚
      寻衅滋事两个轻微伤怎么处罚一、寻衅滋事两个轻微伤怎么处罚?根据具体情节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


·刑事案件检察院办案程序规定有哪些
      刑事案件检察院办案程序规定有哪些刑事案件检察院办案程序规定【1】立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


·工伤待遇包括哪些?
      工伤待遇包括哪些?工伤待遇申请多久到账??一、工伤待遇包括哪些?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1.工伤医疗待遇:一是治疗工伤所需的挂号费、医疗康复费......


·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性质和计算方式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性质和计算方式是什么?起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和非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其中,非正......


·法院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有哪些?
      法院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有哪些?一、法院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有哪些?法院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有民法通则,刑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


·公司注册费用和资料
      年公司注册费用和资料2016年想办理新公司的注册,公司注册费用和资料你知道该如何准备吗?新公司注册除了花费相应的费用,还需要知道注册的流程,才......


首 页 | 法律咨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3 德本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025-84110110
025-84110110
点击这里给德本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