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备案对象
本县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等使用的各类劳动者(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以及纳入人事部门管理的人员除外)
二、劳动合同备案时间
用人单位新招用职工或与职工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进行备案。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变更的,应在30日内进行备案。
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7日内进行备案。
三、劳动合同备案审查内容
1、双方当事人是否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资格;
2、劳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劳动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双方责任、权利、义务是否明确;
4、用人单位办理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备案登记手续情况;
四、劳动合同备案所需材料
1、用人单位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应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
(二)劳动者身份证明;
(三)《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一式二份)及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一式三份);
(四)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五)续订劳动合同的,应持原招用人员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续订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一式两份)和续订的劳动合同文本(一式三份);
(六)变更劳动合同的,应持原招用人员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一式三份);
2、用人单位办理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备案需提供如下材料: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备案表一》(一式五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备案表二》及劳动合同书;
(二)因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关系的,需提供到期的劳动合同书 ;
(三)因劳动者辞职解除劳动关系的,应提供劳动者辞职报告;
(四)因辞退、除名等解除劳动关系的,应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报告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解除劳动关系送达凭证》;
(五)因退休、死亡终止劳动关系的,应提供劳动者退休证明、死亡证明;
(六)因企业改制、破产、并轨解除劳动关系的,应提供有管辖权的国有资产部门下达的批复、改制方案和双方签订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一式五份)。
五、劳动合同备案办理时限
劳动合同备案即时受理,当天办结。
劳动合同的备案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全面介绍。对于备案时间,如果公司方进行合同变更,应在一个自然月内进行备案。如果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在7日内进行备案。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一、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的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的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
·可以免除死刑的情形有哪些
可以免除死刑的情形有哪些犯罪分子在罪大恶极时,则可能会被依法判处死刑。虽然有很多国家废除了死刑,但我国依然保留了死刑,对于故意杀人等犯罪,死......
·一、离婚时孩子的抚养费怎么定?
一、离婚时孩子的抚养费怎么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时,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呢?一般而言主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一是子女......
·履约保证金交付、退还如何
由于相关法规及办法对履约保证金的收取与管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时没有统一标准,各地的操作方法都不一样,一般的做法都是把保证金交给集中采购机构,......
·有固定收入的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
·夫妻一方签订合同诉讼主体可以是双方吗?
夫妻一方签订合同诉讼主体可以是双方吗?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所负债务的承担问题以及和债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调整夫妻财产关系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和诉讼......
·临时工管理办法试行
临时工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临时工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的实施我国关于临时工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其实是叫做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这是......
·工程款迟延给付违约金怎么算
工程款迟延给付违约金怎么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工程延迟违约金一般是按照超出十日结付工程款,每延期一天,按照工程款总额的0.5%支付违约金。1、一般要按照......
·一、夫妻离婚房产分割流程是怎样的?
一、夫妻离婚房产分割流程是怎样的?离婚时,不免涉及房产归属问题。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可以在离婚前,也就是婚姻存续期间进行,也可以在离婚后,持......
·一、起诉分割财产到判决多少时间?
一、起诉分割财产到判决多少时间?分割财产从起诉到判决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二审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