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的前提是什么,怎么进行协议离婚
一、协议离婚的前提是什么
“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是协议离婚的主要内容也是必须包括的内容。如果婚姻关系当事人不能对离婚后的子女和财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作出适当处理的话,则不能通过婚姻登记程序离婚,而只能通过诉讼程序离婚。
1、对子女问题有适当处理,是指对双方离婚后有关子女抚养、教育、探望等问题,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下作了合理的、妥当的安排。包括子女由哪一方直接抚养,子女的抚养费和教育费如何负担、如何给付等等。由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协议中还可以约定不直接抚育方对子女探望权利行使的内容,包括探望的方式、时间等。
2、对财产问题有适当处理,主要包括:
在不侵害任何一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夫妻共同财产作合理分割,对给予生活困难的另一方以经济帮助作妥善安排,并切实解决好双方离婚后的住房问题;
在不侵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对共同债务的清偿作出负责的处理。
二、协议离婚流程怎样进行
1、当事人申请。
离婚登记按地域进行管辖。当事人协议离婚的,应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由于离婚是一种重要的身份法律行为,因此,当事人离婚,必须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申请时应持双方的结婚证、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和证明,以及离婚协议书。
2、婚姻登记机关审查。
婚姻登记机关应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进行审查,查明当事人所携带的证明和证件是否齐全,当事人是否符合登记离婚的诸项条件。婚姻登记机关如查明仅为夫妻一方要求离婚,或者夫妻双方虽然都同意离婚,但在子女和财产等问题上未达成协议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3、离婚登记和发给离婚证。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相比诉讼离婚,协议离婚肯定是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但需要注意,选择了协议方式离婚的,还要了解清楚协议离婚的前提是什么。对于有些夫妻的情况,就不能进行协议离婚,而只能诉讼离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一、企业房屋租赁合同印花税需要缴纳吗
一、企业房屋租赁合同印花税需要缴纳吗1、个人出租房屋合同需要交纳印花税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
·最新农村房屋买卖合同
虽然购买农村房屋不能办理房产证,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也是很大的。但仍然有不少人图便宜,而选择购买农村房屋。此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就要签好农村......
·水电暖安装工程承包风险有哪些
水电暖安装工程承包风险有哪些尽管说建筑工程在修建的时候,对于发包方和建筑方来说会签订相应的承包合同。但是对承包方来说并不是说签订合同以后就可......
·工伤伤残鉴定是怎样规定的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因为一些因素,使一些人必须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自己甚至家人的日常生活,有一些工作自然而然会带有一些危险的因素,那......
·上海打离婚官司的律师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当今中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增长并将持续走高,社会离婚率高已成我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年轻人婚前不了解冲动闪婚和家庭矛盾都是离婚的主要问题,离婚就要......
·南通如东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是怎样的
只要是在公司上班的职工一般都会比较关心五险一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必须要缴纳五险一金的这个是国家强制性的,五险一金可以对我们日后的生活有一定......
·交通事故人伤提出赔偿时间限制是多长?
交通事故人伤提出赔偿时间限制是多长?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
·无力归还农信社贷款,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判刑的。
无力归还农信社贷款,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判刑的。 如果信用社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债务人不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有......
·男方提出离婚孩子属于谁?
男方提出离婚孩子属于谁?谁先提离婚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来说是没有影响的。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来说,法官首先要考量的是孩子的年龄。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属于......
·人防工程能抵押吗
人防工程能抵押吗?为什么?如今,工程抵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知道,一般工程为获得资金进行工程的......
·500块欠钱不还怎么办?
500块欠钱不还怎么办?一、500块欠钱不还怎么办?500块钱数额不大,通常选择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处理的,也可以起诉解决。根据《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