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法律规定缓刑最长时间是几年?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二、哪些人能适用缓刑判断一个犯罪人能否使用缓刑,需要根据刑法典的规定。我国《刑法》第72条和第74条,对缓刑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方面:1、 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2、 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3、
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未成年人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三、缓刑考验期满怎么办被宣告缓刑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条件地回归自由,相反,缓刑的设置实质上是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刑罚。基于此,我国刑法中对缓刑设置了一定的考验期。只有在缓刑考验期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认真遵守一定的规范,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方能最终获得好的结果。具体来说,根据我国《刑法》第76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后有三种情况:1、 考验期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没有重新犯罪或者被发现漏罪,则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相关机关予以公开宣告;2、
考验期限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3、
在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任何满足被判处执行缓刑处罚的,缓刑执行期为一到五年,若是被判处执行缓刑之后,法定的可以缓刑相应条件消失,此时若原来的刑期还没有满,就需要执行原来被法院宣判的刑事处罚。一般缓刑期满,原来的刑罚不会再继续执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慈溪十级工伤鉴定标准具体的事项有哪些
危险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尤其是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尤其是那些高危职业工作者。那么其实我国早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保护受......
·刑事诉讼法回避适用于哪些情况?
刑事诉讼法为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帮助受害人在法律的保护下讨回公道,是法制化生活的重要法规。然而在有些时候和具体的案件情况下,刑事诉讼法需要回......
·店面转让合同违约金多少有上限吗?
店面转让合同违约金多少有上限吗?一、什么是店面转让合同门面转让合同指甲乙两方在门面转让时签订的门面归属权的协议。一般这份合同会划分好双方权......
·证人与律师是亲属关系需要回避吗
证人与律师是亲属关系需要回避吗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因此,在诉讼中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
·原告被告都不申请司法鉴定法院还会鉴定吗?
按照一般规定,司法鉴定是由案件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批准后委托司法鉴定机构执行。那么原告被告都不申请司法鉴定法院还会鉴定吗?法院是否有自行委托......
·一、在我国以孩子名义要抚养费法律允许吗?
一、在我国以孩子名义要抚养费法律允许吗?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
·什么情节不能取保候审
以下情况不能办理取保候审:1、犯罪情节严重,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犯罪后逃逸的;3、不认罪,对指控的犯罪有异议的;4、尚有同案人员没有被......
·积极退赃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是犯罪嫌疑人在判决之前能够积极退还赃物的话,那么这是可以对之后的量刑产生影响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轻进行处罚。那具......
·重婚罪中对子女的补偿是什么?
一、重婚罪中对子女的补偿是什么?重婚罪中不存在对子女的补偿,但需要支付抚养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
·视听资料的概念是怎样的?
视听资料的概念是怎样的??一、视听资料的概念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
·什么情况相下可以强制执行可以执行公司法人财产?
什么情况相下可以强制执行可以执行公司法人财产?公司在存续期间会与社会多方建立债权债务关系,在经相关当事人举报,司法机关发现公司资不抵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