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起诉立案的标准?
一、寻衅滋事罪起诉立案的标准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寻衅滋事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都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但存在如下的区别:
1、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后者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
2、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
3、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后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后者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我们就寻衅滋事罪起诉立案的标准等问题为您提供的解答。相信通过我们的介绍您对寻衅滋事罪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我们还将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做了介绍,目的也是为了让您对寻衅滋事罪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医疗诉讼需要的证据有哪些
医疗诉讼需要的证据有哪些一、医疗诉讼需要的证据有哪些医疗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疗机构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患者受损害的结果之间不存......
·拖欠工资可以不交接吗
建议不要,不可以为达到索要工资的目的而进行影响公司运转的活动。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要一次性结清劳动......
·车祸理赔误工费申请书是否需要书写?
车祸理赔误工费申请书是否需要书写?车祸理赔误工费申请书是需要书写的,误工费是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的......
·工作25年,离职补偿算25个月还是12个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书证还是物证?
交警处理交通事故确认后双方的责任后,写清责任双方的违章处罚和责任赔偿,然后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双方签字的交通事故责任书,可以在进行交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3000条的处罚
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人越来越习惯把自己的信息和网络连接起来,这样就会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让他们有办法获取自己的个人隐私。......
·非法集资中的抵押物如何处置?
日常生活中,有些小老板通过开公司搞非法集资,并用集资来的钱买房产。在用到钱的时候,其可能将房产抵押给银行,套取贷款。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对案件......
·行政拘留会提前通知当事人吗
行政拘留会提前通知当事人吗?行政拘留不会提前通知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
·涉外离婚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婚姻问题是您都相对比较熟悉的,近年来离婚数量在增加,离婚率也在攀升。这其中也涉及到涉外离婚,涉外离婚处理起来也是比较棘手比较麻烦的,需要严格......
·工伤赔偿打官司需要多长时间?
工伤赔偿打官司需要多长时间?一、工伤赔偿劳动仲裁需要时间1、从工伤员工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书之日起算,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人的申诉书后......
·暂予监外执行由哪个机关决定
暂予监外执行由哪个机关决定(一)在交付执行前,由人民法院决定;(二)在监狱服刑的,由监狱审查同意后提请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批准;(三)在看守所服刑的......